双十一剁了个2T机械硬盘,加上原有的120G固态硬盘,准备弄个双硬盘多系统。
Win10是我常用的系统,准备装在固态上,而 ArchLinux 和黑苹果 MacOS High Sierra 装在机械上。
UEFI+GPT全新安装Windows 10(.iso镜像)
在此之前使用的Win10是从Win7直升上来的,两个硬盘(原来的机械盘是500G的)都是使用坑爹的MBR分区,虽说有软件可以无损转化,但也是有一定风险的(最好备份好数据)。既然买了个2T硬盘准备多系统,干脆直接以UEFI启动,GPT分区表全新安装Win10。
制作Win10安装U盘
可以到 MSDN I tell you 下载Win10的最新iso镜像,复制链接下载即可。建议下载完成后校验文件完整性。
下载启动盘制作工具 Rufus ,建议下载便携版直接使用,双击运行,将U盘插入电脑就会自动识别。选择刚刚下载好的.iso镜像。
确认无误后点击下方开始,等待制作完成,这大概需要五六分钟(USB3.0的U盘)。
BIOS设置和安装Win10
制作完成后我们重启进入BIOS,开机后狂点F2即可进入(我的是神舟笔记本,不同品牌电脑可能会不同,请自行搜索)。
Boot项里设置开启UEFI(F4保存),并将U盘设置为第一启动项或者开机后狂点快捷启动键F7选择U盘启动,接下来就会进入Win10的安装,删除原固态分区重建全新安装,接下来按指引完成安装即可。过程中会重启几次无需理会,大概二十分钟就能完成安装进入桌面。
全新安装ArchLinux(.iso镜像)
制作ArchLinux安装U盘
可以到 ArchLinux 的官网下载最新iso镜像,同样地,我们可以用 Rufus 制作,默认以ISO镜像模式写入即可。
写入大概只需要一分钟。
安装ArchLinux
同样地,我们设置U盘启动开始安装ArchLinux,大概过二十秒跑完代码,直到看到 # 提示符就可以开始下面的步骤了。
验证UEFI引导
执行以下命令:
1 |
# ls /sys/firmware/efi/efivars |
如果该目录下存在文件即为UEFI启动。
联网
arch需要联网安装,输入以下命令配置无线网络:
1 |
# wifi-menu |
使用 ping 确认链接到网络:
1 |
# ping -c 10 www.baidu.com |
更新系统时间:
1 |
# timedatectl set-ntp true |
没有输出表示设置正常。
分区与格式化
使用以下两个命令中一个查看当前硬盘分区情况:
1 2 3 |
# fdisk -l Or # lsblk |
其中 /dev/sdc 就是我的机械硬盘,我的Arch就安装在这个硬盘上,以下是我分区方案,仅供参考:
/dev/sdxY | 分区大小 | 分区类型 |
---|---|---|
/dev/sdc1 | 512M | EFI分区(引导分区) |
/dev/sdc2 | 12G | SWAP分区 |
/dev/sdc3 | 360G | 根分区 |
fdisk命令
这里使用 fdisk 命令进行硬盘分区,注意 /dev/sdc 是我要分区的磁盘,请根据具体情况修改,m 查看参数,n 建立新分区,+xM/+xG 分区大小,l 查看可选分区类型,t 选择分区类型序号,p 分区情况,w 写入分区操作。
引导分区
1 |
# fdisk /dev/sdc |
1 2 3 4 5 6 7 |
m n +512M t 1 p w |
swap分区
1 2 3 4 5 6 7 |
m n +12G t 19 p w |
根分区
1 2 3 4 5 |
m n +360G p w |
格式化分区
1 2 3 4 |
# mkfs.fat -F32 /dev/sdc1 # mkswap /dev/sdc2 # swapon /dev/sdc2 # mkfs.ext4 /dev/sdc3 |
挂载分区
挂载根分区
1 |
# mount /dev/sdc3 /mnt |
挂载引导分区
1 2 |
# mkdir -p /mnt/boot # mount /dev/sdc1 /mnt/boot |
选择镜像源
使用 vim 来编辑修改镜像源:
1 |
# vim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 |
国内我们选择清华源,把以下代码加入文件的最前面即可:
1 |
Server =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archlinux/$repo/os/$arch |
开始安装
刷新软件包列表,安装基本包:
1 2 |
# pacman -Syy # pacstrap -i /mnt base base-devel |
完成安装需要四五分钟(我的网速大概2M/s,看具体网速)。
生成fstab文件
用以下命令生成自动挂载分区的 fstab 文件:
1 |
# genfstab -U -p /mnt >> /mnt/etc/fstab |
检查文件是否生成成功:
1 |
# vim /mnt/etc/fstab |
Chroot
进入新安装的系统:
1 |
# arch-chroot /mnt /bin/bash |
设置时区
这里设置为上海:
1 2 |
# 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 # hwclock --systohc |
安装必须软件包
使用包管理工具 pacman安装Vim和无线网络配置包,命令格式 pacman -S 软件包名:
1 |
# pacman -S vim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ntfs-3g networkmanager |
设置Locale
设置程序与库的本地化文本,建议选择带UTF-8的项:
1 |
# vim /etc/locale.gen |
去掉行首的 # 即可选择:
1 2 3 |
en_US.UTF-8 UTF-8 zh_CN.UTF-8 UTF-8 zh_TW.UTF-8 UTF-8 |
执行以下命令生成 locale 信息:
1 |
# locale-gen |
创建 LANG,设置系统locale,这样系统的Log就会以英文显示:
1 |
# vim /etc/locale.conf |
加入:
1 |
LANG=en_US.UTF-8 |
设置主机名
创建
1 |
# vim /etc/hostname |
写入你的 hostname :
1 |
starrycat |
添加对应信息到 host :
1 |
# vim /etc/hosts |
写入
1 2 3 |
127.0.0.1 localhost ::1 localhost 127.0.1.1 starrycat.localdomain starrycat |
设置root密码
1 |
# passwd |
安装微码(对于Intel的CPU)
1 |
# pacman -S intel-ucode |
安装bootloader
这里我们选择最常见的 Grub2,首先先安装 os-prober 这个包,它可以配合Grub配置多系统引导:
1 |
# pacman -S os-prober |
安装grub:
1 |
# pacman -S grub efibootmgr |
部署grub:
1 |
# 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/boot --bootloader-id=grub |
生成配置文件:
1 |
#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 |
如果出现 warning failed to connect to lvmetad,falling back to device scanning. 的情况,可以编辑 /etc/lvm/lvm.conf 这个文件,找到 use_lvmetad = 1 将1修改为0,然后重新配置grub。
安装后检查是否生成多系统引导信息:
1 |
# vim /boot/grub/grub.cfg |
接近结尾的位置有Windows启动项信息,如果没有,尝试重启后再生成配置文件:
1 |
#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 |
创建普通用户
由于root的权限太高,平常使用很容易误操作,所以我们一般会创建一个普通用户进行日常操作,需要root权限时再以 sudo 执行,使用 useradd 命令添加用户:
1 |
# useradd -m -G wheel -s /bin/bash scat |
将 scat 改为你要添加的用户名即可,接下来设置新用户的密码:
1 |
# passwd scat |
按照提示输入密码即可,然后我们使用专门的 visudo 命令来编辑 sudo 的配置文件:
1 |
# visudo |
找到
1 |
# %wheel ALL=(ALL) ALL |
把这一行前面的 # 删掉保存退出即可,重启后使用普通用户登录系统,今后使用 sudo 命令只需要输入普通用户的密码即可。
全新安装MacOS High Sierra(.dmg镜像)
制作 MacOS 安装U盘
需要下载黑苹果10.13.6的.dmg镜像和TransMac镜像制作工具,还需要找到适合你笔记本型号的efi文件。
以管理员身份运行TransMac,先格式化为Mac镜像盘,然后加载dmg镜像,写入需要十五分钟左右:
使用DiskGenius打开U盘的efi分区,删除镜像自带的CLOVER文件,快捷键Ctrl-C复制、Ctrl-V粘贴对应自己笔记本机型的CLOVER文件,
如果还要加驱动文件,再复制粘贴到efi对应的文件夹中,如在 kexts/Other 中添加 VoodooPS2Controller.kext 万能键盘驱动。
Windows下分区
我们需要划分一块分区以安装MacOS,此电脑-管理,打开磁盘管理工具,新建简单卷,分配260G空间给Mac:
安装MacOS
接下来重启,u盘启动,进入Clover界面选择Mac安装U盘。
使用磁盘工具抹掉刚刚分配的260G分区,重命名Hackintosh HD,格式选 MacOS 扩展(日志式),然后安装MacOS,安装盘选择刚刚抹掉Hackintosh HD。
开始安装,过程中会重启一遍,安装需要二十分钟左右。进系统设置账户密码,安装USB无线网卡驱动*.pkg,web独显驱动等。
添加硬盘启动
回到Win10,打开DiskGenius,复制安装U盘中的CLOVER文件夹到硬盘efi分区,与apple文件夹同目录。
使用easyUEFI添加CLOVER引导,浏览文件选择CLOVER目录下的 CLOVERX64.efi :
完成!以后要进入MacOS可以重启按快捷启动键F7选择系统进入。
发表评论